wangsy
发表于 2005-11-1 11:03:00
我也不赞成甩掉工程图,也不可能甩掉工程图。我希望的是甩掉设计者的出图过程(这是一个没什么创造性的、机械的、规范的过程。当然会有些技巧)。出图的事让电脑去干。
canyouzeng
发表于 2005-11-1 13:12:00
<P>出图的事让电脑去干</P>
<P>它干不了!必须要人的参与!</P>
<P>它只是“计算机”还不是真正的“脑”!已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脑”!跟电“脑”相去甚远!</P>
sixsixsix
发表于 2005-11-1 21:22:00
<P> 工程图不是拍拍脑袋想甩就能够甩得掉的,此地只是说它的发展趋势。</P>
<P> 1. 设计师把三维零部件转换成二维工程图,加工制造者又绞尽脑汁把它“还原”成三维实体,是不是兜了个“圈子”?如果这么一“绕”,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那就值,因为得到了“螺旋式提升”。否则是否觉得有几分无奈、有点冤?</P>
<P> 2. 在加工制造中虽然已下发工程图,碰到形状与结构复杂的零部件,经常有人找上门从零部件图中看形状、找关联、直接查询所要的未及标注上的尺寸。因为读懂、看清工程图毕竟有些难度、有些费脑筋,要反复地在二维、三维之间作映射变换。</P>
<P> 3. 许多复杂的型面,工程图也无法去简单标注,但当今的 CAM 软件识别它却毫不费力,并能旋即生成相应的加工程序;至于简单的形状特征它就更不在话下。此事目前还仅限于车、铣。</P>
<P> 4. 许多形状、结构复杂的零部件的工程图,加工制造者也越来越喜欢你附带画上三维立体视图。</P>
<P> 5. 人们越来越喜欢电子版的说明书,越来越喜欢多一些渲染过的彩色实体图像、表达视图,并最好是三维的、最好能“动起来”。(Inventor什么时候能渲染出可以“动”的零部件实体?)</P>
<P> 6. 简单的零件,确实只要工程图就行;有些特别简单的,可能连工程图也不需要,随手勾画几笔就得了。</P>
<P> 7. “成本”一直在变。以前5 1/4"的软驱以为精密得不得了,要好几百元;现在一只光驱300元,一只160G硬盘800元。一直在升值的可能只有人力与时间。</P>
<P> 人体解剖学教科书中,会附有许多二维的示意图、剖视图,没准哪一天会被三维全息图来替代?会更好、更真切?也许您会说:“那是教学,我们是在加工零件、制造机器”。那么会诊、开刀呢?</P>
<P> </P>
<P> </P>
水中水
发表于 2005-11-1 21:38:00
<P>现实就是很简单的东西花费很多的人力不断的重复----这样才赚钱</P>
canyouzeng
发表于 2005-11-2 12:02:00
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有一些零件不能或不会用数控机床加工的——那就需要工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