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Q
发表于 2004-11-15 16:27:00
idw图的“父”文件是谁,在“设计中心”里有一处有体现,但好像不能更改。改了以后,退出设计中心,再进去,还是那样......
陈伯雄
发表于 2004-11-15 21:05:00
lfpecker
发表于 2004-11-15 21:11:00
通过对问题1的讨论,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BR>就目前的情况,新项目设计时,尽量用“COPY后打开”,而不要“新建”<BR>“COPY后打开”是指copy一个已存在的“相似零部件”,该“相似零部件”是否设计完成并不重要,只是取一个空壳,重要的是“相似”,越相似表明其工程图表达越一致,能够重复利用的东西越多。当然“COPY后打开”后续工作是同新项目进行新的关联设计。<BR>举例说明:<BR>1、已有一个法兰盘.ipt零件,其工程图表达为半剖<BR>a、建左视图<BR>b、建左视图的剖视图(半剖)<BR>c、新建图纸,将其设为“不打印”<BR>d、将左视图拖入新建图纸<BR>e、对剖视图进行标注、修饰<BR>2、新设计一个滚筒<BR>a、新建项目<BR>b、copy法兰盘.ipt,重命名滚筒.ipt<BR>c、删除所有特征<BR>d、重新进行关联设计<BR>e、copy法兰盘.idw,重命名滚筒.idw<BR>f、打开滚筒.idw,重新指向关联零件滚筒.ipt<BR>g、删除非关联尺寸标注,重新标注、修饰
可见,如此一来,我至少省略了1中的abcd四个步骤,(当然前提是这两个零件的工程图都是半剖)<BR>
lfpecker
发表于 2004-11-15 21:24:00
谢谢陈老师指点,用“检索尺寸”,在建模时就要注意,要考虑今后工程图的视图位置,否则将无法检索。比如陈老师在12楼,如果局部视图选在父视图的上端(A-A剖为全剖),那么在局部视图中检索不出60
陈伯雄
发表于 2004-11-15 21:26:00
<A name=68644><FONT color=#000066><B>lfpecker</B></FONT></A>:
确实能省略几步...
不过,省略着几个很简单的步骤,对解决工程图的最繁琐的问题,似乎作用不大。
我以为,工程图的注释实在是最繁琐的,也最难以实现自动化的了。在Inventor将图线创建基本解决之后,这个问题就应当提到日程上来了,各位以为如何?
lfpecker
发表于 2004-11-15 21:41:00
我举的例是相似性不大的,若是相同系列不同规格的零件(这种情况应该很多吧),采用此法,可做到几乎不改。我的ipart零件图纸便只出了一张工程图。
sixsixsix
发表于 2004-11-16 20:50:00
(一)为能够利用已有的ipt-idw文件,我不知道为什么必须另外“新建项目”以及“删除所有特征”?<BR> 也没遇到要“重新开始”、“全部重建”的麻烦。莫非是我对楼主的问题解读有误?<BR> 我是这么做的: <BR> 1. 把欲套用的、现成已有的A零件的ipt-idw 文件作好备份;<BR> 2. 把在当前项目中的它们直接改名,成为所要的B零件的ipt-idw文件;<BR> 3. 在Inventor的当前项目中,打开B零件的idw文件,在“读取远程链接”中,更改文件名为已有的B零件的ipt名;<BR> (这样便会自动建立关联,以便马上或今后可作所需的修改。不要忘记对B零件的iProperties作该做的修改,因为它或许会影响到B零件的idw的自定义标题栏注释。)<BR> 4. 恢复当前项目中的A零件的ipt-idw 文件。<BR> (这样,零件A、B分别有了独立的两套内关联的ipt-idw文件,共存于同一个项目中。对iam-idw文件群的处理也类似,只是比较麻烦。)<BR> 『工程图是如何“识别”零部件模型的?』——答案是通过自动或人为地“读取(远程)链接”。<BR> <BR>(二)极为赞成陈老师的关于『两个层次:映射结果和关联注释』的论述。<BR> 另外认为:idw与ipt(或iam)并不是“父子”关系,如果把ipt(或iam)实体比作一个人,idw工程图则是他的X光片、CT片。儿子是由老子所生、但与老子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有必要还可脱离关系;像“衍生零部件”正是这样,它就具有“断开与源部件的链接”的选项。
(三)如果只是想要一些“急用先画”的、一次性使用的二维工程图,即只想要些不与某个确定的实体相关联的独立“图形”,那就“保存副本为”dwg、dwf、dxf、bmp之类的非Inventor文件,不必非要去叨Inventor的“光”、沾它的“仙气”。目前还看不出idw格式有替代dwg等格式成为下一代主流格式的迹象。
(四)iPart零件群本来就应当、也可以只出一张工程图。我这里正好有现成的样例,可供索取。
(五)“图纸格式”指的是“图纸的大小和形状,定义标题栏和图框以及设置标准的工程视图”。它与“识别”零部件模型、快速出“类似零部件”的工程图好像没有关系。
陈伯雄
发表于 2004-11-16 22:54:00
没办法,只能顺从<A name=68940><FONT color=#000066><B>sixsixsix</B></FONT></A>先生的论断:“idw与ipt(或iam)并不是“父子”关系,如果把ipt(或iam)实体比作一个人,idw工程图则是他的X光片、CT片。”
其实,急用先画的时候,没必要做模型。直接创建工程图,Inventor不比AutoCAD差,我书中有专门的讨论...
IDW不可能取代DWG,而是离不开DWG。几乎所有的设计在完成之后,会用DWG/DWF格式交给制造者。
LUQ
发表于 2004-11-17 16:17:00
非常感谢 sixsixsix 提供的方法。
sixsixsix
发表于 2004-11-17 21:32:00
受到陈老师论述的启迪,自我理了一下思路而已。只是从某个角度谈的看法,不见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