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bai 发表于 2006-1-12 16:18:00

<P>看陈老师的书,我感觉可以到体会的到书中不仅是一些功能的介绍更在与与实际生产加工过程的联系....对我们这些没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人启发很大..........</P>

陈伯雄 发表于 2006-1-12 16:42:00

mage发表于2006-1-12 13:25:00static/image/common/back.gif这个教程初学者实用。


<P>这是许多“初学者”的误区。</P>
<P>许多初学者喜欢对方告诉自己一个“操作步骤”,然后就死记硬背这个过程。结果,在实战中因为基本条件不对应而无所措手足。</P>
<P>各位想一想,您在工程师的岗位上,大学的课程用到多少?中学的课程用到多少?小学的课程用到多少?</P>
<P>按我的印象,凡是没用上多少的,设计能力都不怎么好。</P>
<P>因为知识不是硬性灌注的,而是日积月累的。什么是积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展者也。什么是现有基础?对于工作面创建来说,就是您中学的几何课程。</P>
<P>除非您没念过中学,否则从这个基础理解工作面创建,最简捷、最直接,在实战中的用法也最灵活准确。</P>
<P>所以,我不主张将工作面创建归纳为xx种,更反对“初学者”沿着这种读中小学的模式学习CAD软件应用...<BR></P>

yingxunxue 发表于 2006-1-12 20:37:00

<P>请问:1.The sweep results in self-intersecting surface 是什么错误.</P>
<P>   2,为什么我的帮助文件,三维布管,三维布线.应力分析、IDF转换器等没有显示,</P>
<P>   3。等轴侧图原始状态可以设置?</P>
<P>&nbsp;</P>

sixsixsix 发表于 2006-1-13 18:12:00

陈伯雄发表于2006-1-12 16:42:00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许多“初学者”的误区。...

<BR>好人,好老师,苦口婆心。

陈伯雄 发表于 2006-1-14 08:30:00

yingxunxue发表于2006-1-12 20:37:00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1.The sweep results in self-intersecting surface 是什么错误.
   2,为什么我的帮助文件,三维布管,三维布线.应力分析、I...


<P>1)我们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这是系统内部自己跟自己说话...</P>
<P>2)版本不正确(外部或内部测试版)</P>
<P>3)什么是原始状态?<BR></P>

陈伯雄 发表于 2006-1-14 08:34:00

sixsixsix发表于2006-1-13 18:12:00static/image/common/back.gif好人,好老师,苦...


<P><BR>我没有信心认为,这些我总结教训之后的忠告能被多数人接受。这是十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的。</P>
<P>我还是想说:小学毕业绝不能教小学,否则是最为误人子弟的了!但是,您的CAD教师是什么水平呢?您学习CAD的路数是不是还在死记硬背呢?您是不是也以能在Inventor中完成足球、女士帽子之类的建模而自我欣赏呢?</P>
<P>如果是,请仔细体会我的观点吧... </P>

sixsixsix 发表于 2006-1-14 10:17:00

<P>&nbsp;&nbsp;&nbsp; 知识结构是网状的。但中学以前的学的知识及其教学法通常被表述为链状结构式,先知其一、再知其二;中学以后则凸现其网状结构,要的是融会贯通。</P>
<P>&nbsp;&nbsp;&nbsp; 例如初等数学里的平面几何、平面三角、代数等,都各有一大本“解题中心”。比辞海还厚,基本上能穷尽各种类型的题目。这套办法搬不进高等数学。</P>
<P>&nbsp;&nbsp;&nbsp; 扯远了,但说陈老师是“好人、好老师”原因正在于此。</P>

陈伯雄 发表于 2006-1-14 11:03:00

<P>积累的定义:</P>
<P>突破一点,连点成线,组线成网,铺网为面,围面成体。到了体的阶段,则可称为专家了。</P>
<P>三句话不离本行了...</P>

yingxunxue 发表于 2006-1-14 12:51:00

陈伯雄发表于2006-1-14 8:30:00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下是引用yingxunxue在2006-1-12 20:37:11的发言:
请问:1.The sweep results in self-intersecting surfa...我的意思是说:等轴侧状态由东南等轴侧转道西南等轴侧,因为

<BR></DIV>

陈伯雄 发表于 2006-1-14 14:27:00

<P><A name=94558><FONT color=#000066><B>yingxunxue</B></FONT></A>:</P>
<P>F6键我基本上没用过(除了最已开始熟悉Inventor),我觉得这个功能设置得不好... 系统中没有设置F6键后观察方向的功能。</P>
<P>我也不懂。其实我们是不懂这是说了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做。这是系统自己跟自己说话,我不认为是在跟我们说话...</P>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十种创建工作平面的最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