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差问题的图片。
我还是似懂非懂
本帖最后由 作者 于 2002-7-23 0:45:57 编辑陈老师,对这个讨论我还是似懂非懂的,说懂的话,是因为我明白了CAD里绘图与设计的关系,拿公差来说,在绘图中发现公差标注的缺陷,就采用设计的观点来编程去弥补。设计的目的就是使绘图的过程更加快捷、规范和完美,对吗?
说不懂的地方,就是你仅仅给我们讲了设计的重要性,但没有说明设计的思路,如何设计,设计采用什么语言等。请你看这张图:
这是一个型腔图,在我们车间里,这类型腔形状都大同小异,仅仅是a1、b1、r、R、C的尺寸及穿丝孔位置不同(穿丝孔及距离未画)。我就想,如果能像尺寸标注即时更新那样,我只要把模板里的a1、b1、r、R、C的尺寸大小改变,与之对应的三视图就立即更新,并按1:1出图,这样可避免许多重复的工作,并节约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我想我这个思路按你的观点来说,就是需要进行设计。你能结合这张图或者说别的图来给我们讲讲如何设计吗?
也许作为一只CAD的菜鸟,在学CAD的初始阶段没太多必要去弄懂这些高深的东西。但我认为,在CAD的起始阶段里,就应该明白“CAD软件不仅仅能绘图,更是有效的设计数据库,因此必须做到设计构思的数字化”这个观点,并用它自觉或有意的影响自己的绘图思路。因此我认为在熟悉CAD最基本的操作后就应该试着去学去理解CAD设计里的东西,不应该再用“像”来解决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尽量的避免错误的观点以及人对这方面的忽略、懈怠给今后图形的管理、规范所带来更多更大的损失,同时用这种观点,使CAD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们更好的服务。
以上是我结合我的工作对陈老师的观点说出我的一点想法。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喔,原来这么简单?看了这个图,真是恍然大悟呀。这么说来,设置公差就应该用mtext而不必用标注样式管理器来设置了,是吗?
什么意思????
我是向jane说明,不是提出问题。
两个方法都可以,最好在对象特性管理器里面设定。选择一个标注,点右键----对象特性--在出现的框框的最下面有公差一项,你看看就知道了。
您还没明白...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概念:我们在CAD中绘图,要注意什么样的基本问题?
这就是“像”和“是”的问题,也就是数据结构的正确性,表达设计构思的正确性问题。
用MText的堆叠,确实解决了“像”的问题,但并没有“是”。因此,在未来使用这部分数据的时候,就很难提取出原来设计师表达的具体公差值。
因此,还是要用Dim的公差功能才对。如果认为Dim的公差功能不合适,可以自己构建这种设计数据的结构,但必须解决好“是”的问题。这个讨论在我写的有关资料中多次详细说明过。
这种问题,是目前非常普遍的误区,因此,这个用户一旦需要扩展自己的软件,例如上PDM/CAPP等后处理系统,才发现前边做好的上万张DWG都有十分讨厌的数据结构错误。扔了?舍不得;用?改动太多... 教训一个接着一个,可还是有人继续犯这样的错误。
根本原因是:他们把CAD仅仅作为3D/2D图板,而不是设计系统来使用。
非常赞成这个观点
确实我们在使用中应注意对象类型的合理性,借用陈兄的一个观点,CAD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库。如果我们接受了这样的观点,那么自然就明白数据类型的重要性了。这不光在标注问题上,在绘图时同样有这样的问题。道理是这样,但对一个普通的设计者来说没有相应的软件或程序而要做到这个高度是难了
道理是这样,但对一个普通的设计者来说没有相应的软件或程序而要做到这个高度是难了点因为程序的缺陷而无法完成的事情,大家只能造,图纸总是要出的,不可能放在那里等别人写个程序或软件升级吧。谢谢陈老师的明示!
为了不让陈老师担心,说一下我的工作情况。我的工作是抄图,把一张图纸从手写弄成打印机吐出来就可以了。
而且数量有限,一个模具就那么一张或者两张,一个炉子不到20张,像我这种情况,标注都可以用直线和单行文字凑合,呵呵。。。
不过要做设计,还是要遵守陈老师说的那样,因为那样确实好,能避免许多麻烦而且有百利而无一害:)
讲一个故事...
本帖最后由 陈伯雄 于 2002-7-20 9:42:43 编辑去年,某城市科技局的领导与我的对话:
他:陈老师,我们下属部门有几万个图形文件,是用xxx电子图板做的。现在想转到AutoCAD中,以便能上管理,进一步提高,您看...
我:您说的软件我不熟,据说可以完全转到AutoCAD中的。
他:我们碰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尺寸公差...
我:明白了。但是,这种批量处理还要看您们的图形规范是否统一。
他:不行,不统一。
我:这可就难了...
他:陈老师,费用可以商量。
我:还不到谈钱的时候,现在连基础方案都够呛...
他:那我们这么多图,可怎么办好呢?
(我心里说:早干什么去了?糊里糊涂地上马、迷迷糊糊地结束...)
点评:在是用CAD技术上,至少有一半用户处于相当盲目的状态。不是没有成熟的理论,而是不安这些理论作。反正是盗版软件,不行就在花4块钱呗。
培训和指导?用不着!4块钱的软件,花几千去培训...
要知道,从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的角度,初期设计的错误,可以用极少的代价改正;详细设计中的错误,则要花较大的代价;投产之后的错误,几乎会引起倾家荡产!
页:
[1]
2